來看看5G+連接器有什么不同!
根據全球移動供應商協會(GSA)發表的數據,到2020年9月全球投入商用的5G網絡已經達到106張,僅在最近一個月就增加了14張,證明了5G時代的加速發展。而今年的新冠疫病似乎也沒有放緩5G的商業步伐。據GSA分析,目前5G在全球人口中的滲透率已經達到7%,預計到2025年,全球20%的設備將訪問5G網絡。
一、定位不同
5G的定位促使人們在5G上投入瘋狂的熱情和極大的期望:如果蜂窩無線通信技術從2G到4G解決了人與人之間隨時隨地的聯系,構筑了無線互聯網世界,5G將這種聯系擴展到更廣闊的物聯網領域,5G將成為未來萬物聯系世界的框架。
網絡界有標準的邁特卡夫定律,其大意是網絡的價值與網絡用戶數量的平方成正比。5G以前的蜂窩無線技術,其價值增長空間最終受到世界人口總數的限制,遇到發展的天花板,5G實現萬物聯系時,其使用者的數量-人或是機械,至少提高數量水平,隨著應用的擴大,潛在的價值超出了人們的想象。
5G若要實現萬物互聯的愿景,塑造全能型選手,那么在同一個網絡的架構中,它要滿足如下三個應用場景:
1、eMBB(強化移動寬帶)
由于毫米波和超大型MIMO等技術,通常認為5G的峰值速度可以達到1Gbps,是4G的10倍,這將使許多以前人們無法實現的應用(如高清視頻無線傳輸)成為現實,支持虛擬現實/AR等需要大數據傳輸的新應用也很輕松。
2、URLLC(高可靠性和低延遲通信)
當極低網絡延遲至小于1ms時,系統冗馀可靠性高,5G滲透到自動駕駛、工業控制、遠程醫療等對實時性要求嚴格的領域。
3、mMTC(大型機械類型通信)
對于需要低功耗、低速、遠程連接的物聯網應用,提供大規模連接,5G可以復蓋智能城市、智能儀表、公共設施管理、可穿戴設備、智能家居等領域的廣泛應用,市場想象空間巨大。
從這種幾乎無死角的應用場景設定中,我們可以看出5G統一無線江湖的野心。換句話說,誰能把握5G的機會,就能乘坐快速發展的順風車。
二、結構不同。
5G在定位時畫了一個大以說包括了想象力范圍內的無線連接場景。5G這種霸權性的定位,決定了結構規劃和設計也必須是霸權性。
我們熟悉的4G/LTE網絡結構可以簡化為網絡邊緣設備(手機和平板電腦等)、基站(連接邊緣設備,將數據傳輸到局部交換機等設備處理)、局部中央云(通信網絡的數據中心)。但而,這種網絡結構顯然不能滿足5G的需求。
相對來說,5G的邊緣設備更加多樣化,不同設備的通信需求差異化較大,需要單個基站連接的終端數量和數據吞吐量也顯著增加,因為需要支持1ms以內的極低網絡延遲,采用毫米波,傳輸距離有限,所以需要配置更加密集的蜂窩基站。由此,5G的網絡架構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。
三、連接器的不同。
5G網絡結構的變化會傳導到上游硬件,需要新的硬件解決方案來適應這一變化。其中,連接器產品也不例外。
在硬件系統中,連接器通常不占最重要的c位,但作為傳輸數據和電源的連接部件,在確保系統工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,連接器非常重要,選擇和應用的錯誤往往埋下難以察覺的危險。
這些連接器的應用場景不同,但為了匹配5G,需要滿足額外的制約條件。
1.高性能。
如上所述,5G分布式網絡結構使邊緣數據中心承擔了更多的計算和處理任務,以前在云數據中心看到的高性能互聯方案也登陸邊緣數據中心。
2.高可靠性。
5G基站需要適應不同環境的挑戰,因此連接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更好。
3.小型化。
5G設備的功能更加復雜,要求在單位空間內容納更多,對連接器的連接密度也提出更高的訴求。
4.多樣性。
上述5G用例具有多樣性的特征,意味著應對多樣性的連接器產品組合,實現最佳結果。這需要根據具體的應用,鎖定最合適的連接器產品。
總之,5G給硬件連接帶來了許多新的設計挑戰,其大規模的商業配置也帶來了巨大的商機。這就要求連接器產品圍繞5G需求優化適應性,開發不同產品,在這一重要的無線技術升級反復中找到新的應用立足點。
勝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專注于電子連接器生產,精密零組件研發.制造產品廣泛應用于消費類電子、新能源汽車、USB、5G等領域,產業線覆蓋珠三角,東南亞等地區.與富士康、立訊精密、華為、小米、TCL、日立集團、比亞迪、長城汽車等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,擁有IATF 16949、ISO9001、ISO14001、QC080000等體系認證和產品安規認證,并為行業提供專業的連接和制造解決方案http://jctc.com.cn/